服务现代农业,湖北大学再加力。11月20日上午,由科技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武汉开幕。来自中国、非洲、美洲、欧洲等43个国家(地区)政要、外交官、外宾代表,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和20个省(区、市)代表,知名专家等约800人参加论坛。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21日,2025年中非农业创新合作暨产学研用国际会议在湖北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由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承办,武汉市(中国-南非)优质农产品分子育种“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协办。本次国际会议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农业合作:机遇与未来”为主题。会议邀请中非多国院士和专家共商中非农业合作。

会议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湖北大学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院长贾银锁院士主持。会上,湖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冬卉代表学校致开幕辞,全面介绍了湖北大学服务中非合作的系列举措和成果,未来推进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人才培育和知识共享的具体规划。她表示,湖北大学期待与各方携手,让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中非人民。
非洲科学院现任院长Lise Korsten 院士代表非方致辞,她高度评价中非在农业创新合作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她指出,中非农业合作优势互补,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卓越成就为非洲农业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非洲有巨大的农业生产潜力。她表示,非洲科学院愿继续与中国同行、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持续推动打造跨洲农业创新带,实现互利共赢。
胡康洪教授代表湖北大学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武汉(中国-南非)优质农产品分子育种“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致辞。他表示,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将携手推动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走向更深、更实、更广的未来。

非洲科学院院长Lise Korsten教授、南非福特海尔大学Mutengwa主任、尼日利亚巴耶罗大学及L’Excellence公司代表与湖北大学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签署《中非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共建“中非绿色种质创新联盟”,聚焦玉米、水稻抗逆育种和智慧农业科技联合攻关。

会上,国内农业企业创新联合签约。湖北农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耘阵科技有限公司、中垦锦绣华农有限公司与湖北大学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签约共建“长江经济带生物育种创新联合体”,发挥湖北大学生物学一流学科优势和生物制造的技术优势,推进分子设计育种与高产绿色品种产业化。两项协议同步落地,标志着中非与校企“双轮驱动”合作迈入实体化运行新阶段,为“一带一路”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中非农业创新合作暨产学研用国际会议还开展了多场学术报告与交流活动,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农业合作的战略机遇,就绿色种质创新、智慧农业科技、中非合作创新模式、产学研用融合模式及青年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参会代表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另悉,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期间举行的食药同源与大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张冬卉与尼日利亚易卜拉欣·巴达马西·巴巴扬吉达大学(IBB大学)校长穆罕默德·哈迪·苏莱曼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中非绿色合作平台。
(审稿:黄裕钊 覃红英 终审:宋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