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大学官网
  • |
  • 加入收藏
  • 主动公开
    刘建平同志在湖北大学第九届教代会暨第十二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30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第八届教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第八届教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和行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决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实见效,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应勇、王忠林、诸葛宇杰、侯淅珉、张文兵、邵新宇等上级领导分别来校调研或对学校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关心指导“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在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学校连续两年取得“第一等次”,校领导班子连续三年获评“优秀”。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嘱托担使命

    近年来,学校通过主动接受省委政治巡视,胜利召开学校第七次党代会,隆重举行建校9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进一步团结凝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一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大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落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省委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推进“清廉湖大”建设,政治生态不断净化优化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获批国家级党建样板支部5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3名。近年来,印发贯彻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工作清单,守牢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打造“青年艺术思政课”等品牌,“大思政”格局逐渐形成。学校入选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自主试点单位。“生物催化与酶工程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老教授红旗说唱团”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学校获评“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一批教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一批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称号,研究生赴藏支教团被央视媒体宣传报道。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固本培新育人才

    一是人才培养规模稳步扩大。五年来,本科生由19028人增至22198人,研究生由6642人增至12099人,增幅达16.66%82.16%2024年录取本科生6197人、研究生3792人,均创历史新高。

    二是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优化。近年来,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个(总数达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6个、专业学位类别5个。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3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2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课程入选国家第一批研究生教育智慧教育平台,5个科技小院入选首批国家支持建设行列。新增合成生物学、数字经济等新工科、新文科专业13个。截至2024年,学校本科招生专业优化调整至75个。

    三是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构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近年来,省级教学成果奖21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学生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终审决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获得佳绩、实现突破。扛起为鄂育才的重任,2024年开始承担“荆楚优师计划”培养任务;持续加强就业创业工作,2024年学生就业率为94%

    (三)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攻坚克难求突破

    一是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组建微电子、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健康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工科学院,成立公共管理、旅游学院等文科学院,设立湖北省数字文旅研究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文化遗产学院、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学科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近年来,新增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总数达6个)。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遴选中国史和生物学为培育学科),建立学科特区制度,实施“一流学科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一流学科项目库等,稳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生物学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引育国家级人才15人(总数达25人),建立完整的人才支撑体系;凝练“生物制造”特色学科方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0余项;在CNSCellNatureScience)及其重要子刊发表论文28篇,获省科技奖一等奖2项;成立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学会,共建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截至2024年,生物学排名提升至45位,进入全国前18%

    二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实施“沙湖学者”计划,设立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等创新举措,营造出“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人才生态近年来,新增国家级人才33人(次),其中引进院士2人、国家杰青3人。在青年长江、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博士后培养力度持续加大,2024年,博士后招收数量大幅增加,2名博士后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三是有组织科研深入推进。近年来,新增有机化工新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智能感知系统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拉丁美洲联合研究院”核心研究机构等省部级平台近40个。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项目、“十四五”重大项目课题、国自科重大仪器专项等项目上取得突破新增国社科重点重大项目20余项。2024年科研总经费达3.75亿元,理工科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立项数达10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达40项,均创历史新高。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8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省人文社会科学奖等奖2项,1项科技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获得军工二级保密资质、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备案。大力实施“双十行动”计划,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深度报道。在珠海、扬州、湖州等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资政建言和智库服务,2024年,获省级以上批示和采纳采用80篇,其中2篇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四是国际合作行稳致远。近年来,成立湖北大学曼城联合学院,加入对拉合作机制,扩大拉美研究、巴西孔院等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友好往来密切开展。2024年,组织圣保罗州立大学50名师生致信习近平主席并获复信,与圣保罗州立大学共建拉美首个中文和中国研究专业。留学生培养量质齐升,涌现出“湖北文旅大使”马飞龙、“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旅游家”推广大使李追龙等一批优秀国际学生。

    (四)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一是学校综合改革有序推进。近年来,稳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深入推进职称评审和教师评价改革等,突出贡献和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分类发展,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推进内设机构改革,推动管理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行政运行效率,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活力;实施后勤管理、资源配置、服务保障改革,有效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切实提升服务保障效能。2024年,学校入选湖北省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单位。

    二是学校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修订发布《湖北大学章程》,注重发挥校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学代会、学生校务助理等的作用,深入开展“校长有约”学生座谈会、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校情通报会等,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机制不断健全。充分发挥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有事多商量、共同缔造建设美好湖大的氛围更加浓厚。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扎实推进,切实开展“八五”普法教育,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

    (五)以服务师生为宗旨,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师生

    一是育人环境持续优化。近年来,实施校园环境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以工匠精神开展校园微改造。复建习坎楼、改建曼城联合学院大楼、一体改造综合楼及其配楼、资环楼外立面,改造图书馆前后广场和锅炉房片区,优化校园步道,美化景观景致,拓展师生休闲空间等系列工程高质量完工,一个灵动、雅致,让师生舒适舒心的校园逐渐成型。

    二是办学条件极大改善。近年来,抢抓国家政策红利,争取和筹措10亿元用于办学基础设施,新增建筑面积40余万方,教学科研平台提档升级。阳逻学生公寓、团结学生公寓、“双创”大楼、产教融合中心大楼等项目全面竣工;生物制造大楼、实验动物中心即将完工,购置闲置房产建设学生宿舍项目稳步推进,校园全光网改造、智慧教室建设顺利开展,办学空间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三是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财务收入决算由2019年的13.3亿元增至2024年的22.51亿元,增幅达69%2024年,争取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1.998亿元继续教育收入增至5600万元,增幅达93.10%。建成智慧图书馆、掌上校史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工程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常态化开展,招标采购流程高效规范,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稳步扩大,水电管理和公用房定额管理改革探索实行,资产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阳逻校区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危旧改”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四是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近年来,琴园小区“办证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累计投入1.86亿元用于提高教职工收入,教职工人均年收入增长约6%。自20246月起,年均投入1000万元发放教职工工作餐补贴。工会福利和离退休教职工物资福利标准稳步提高;累计发放“新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近1100万元;加快推动更多教职工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运行,补缴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8403万元,进一步提高离退休教职工养老保障水平;稳步推进医联体建设,就医环境不断优化;加大附中附小建设力度,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自上届教代会以来,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学校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主动性显著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离不开历任领导和师生员工的不懈奋斗和辛苦耕耘,同样也离不开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的辛勤付出和信任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回顾和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距离。一流学科建设亟待突破瓶颈,高水平师资队伍仍有不足,学院统筹学科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学校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还不能适应师生的新期待。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善于转化,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创造湖北大学快速发展的新辉煌。

    二、202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抢抓战略机遇,勇担历史使命,以一流学科建设突破为牵引,全面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更多湖大贡献。

    (一)奋力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突破

    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加压奋进,对标对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评价标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进一步聚焦我校生物学学科特色方向,引育高水平人才、建设高层次平台、产出高质量成果、努力形成“不可替代性”优势,为一流学科建设突破赢得战略主动。要高起点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形成更多新的学科增长点。

    (二)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改革

    扎实开展全校人才培养大讨论,弘扬教育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力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强全面构建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振学校“一流人才培养品牌。

    (三)强化以“用”为导向的有组织科研和社会服务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重大项目谋划和基础应用研究。深入实施科研评价改革、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等,为科研人员“赋能”、为成果转化“增效”。深度融入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61020”全链条攻关体系、“71020”高校创新体系。以更大力度开展“双十行动”,鼓励引导更多教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深度聚焦文明探源、文化传承、基层治理、数字文旅等领域加强智库建设,不断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湖大力量”。

    (四)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区域与国别学科建设,突出拉美研究特色,深化与拉美等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更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创新平台落户湖大。建强孔子学院,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加强留学湖大品牌建设,推动青年交流互动。全力抓好与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共建的中文和中国研究专业,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开辟国际合作新天地。

    (五)切实强化管理服务保障体系

    要高标准做好校区规划编制工作,优化校区功能布局,确保阳逻校区管理机构高效运行。蹄疾步稳做好阳逻校区三期土地征收、四期土地收储工作和知行学院转设工作。要更大力度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强项目谋划储备,重点做好智能传感创新中心、校本部新建学生公寓、新建学生食堂、阳逻校区存量商品房购置等重点项目,提升发展保障能力。要加快建设信创云数据中心,以数字赋能推动办事流程优化,全面建成“智慧校园”。要进一步增强师生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深入推进水电管理和公用房定额管理改革,建设低碳环保校园。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防范化解风险,全力确保校园安全、师生安康。

    (六)更大力度改善民生

    坚持师生为本,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推进学院收入分配改革,突出贡献导向和按劳取酬原则。调增基本工资和离退休人员收入,提升教职工幸福指数。加强附中、附小建设,推动幼儿园迁址升级,不断提升附属学校办学质量。高质量建设“危旧改”项目,把好事办好。

    (七)全面提升学院能力

    启动实施“强院行动”,全面强化学院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根据学院特点,对学院进行分类考核、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坚持“事权应放尽放”原则,将收入分配权、学术评价权等下放给学院,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通过管理重心下移、资源分配下沉,进一步激发学院发展活力与战斗力,形成学院良性发展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加快构建“以院为实体”的办学格局。

    三、全面加强履职能力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知重而担、知责而行,加快建设让省委放心、让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骄傲的大学。要筑牢忠诚之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要增强履职之能,深刻洞悉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改革攻坚能力、服务师生能力和抓落实能力,努力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行动派、实干家。要砥砺奋进之志,以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抢抓发展机遇,干出发展新成绩。要坚守清廉之本,始终保持“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警醒,严以贯之抓管理,驰而不息强作风,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牢正确政绩观,营造学校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江河眷顾奋楫者,星光不负赶路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和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